-
“我妈早上七点出门跳广场舞,晚上九点才回家,比我还忙。
”
朋友上周吐槽完,今天甩来一条定位:黄石花湖街道,聚梦年华。
开业才一个月,300个大爷大妈已经把它当成第二个家,日均80人次打卡,比有些网红奶茶店还热闹。
进去转一圈,怀疑设计师偷看过老年朋友圈。
书画室墨汁味儿还没散,隔壁舞蹈房音响先轰起来,声乐教室飘出《青藏高原》的最高音,茶话区几个老爷子围着保温杯下象棋,嘴里念叨“别动我炮”。
课程表贴墙上,从旗袍走秀到手机剪辑,一共十门,排得比年轻人课表都满。
最抢手的居然是“健康小屋”。
黄石中心医院派护士驻点,周二周四上午量血压血糖,免费。
开业四周,150多个老头老太把袖子撸到胳膊肘,一边排队一边炫耀谁的低压更低。
听说有人为了测血糖特意少吃一碗热干面,仪式感拉满。
热闹背后有个小数据:中心周边五个社区,200多位腿脚不便的老人还没踏进门。
负责人直接带老师送课上门,十月做了三场戏曲手工直播,把文化打包成外卖。
“他们出不来,我们就进去。
”一句话,把“养老”变成“养圈”。
十一月排期更野:智能手机课专门教怎么把旅游照片拍出18岁滤镜,摄影班直接带机位去仙岛湖。
预报名已经60+,大妈们开始研究买哪款自拍杆不卡头发。
重阳节当月,首月课程打五折,再送一次体检。
我妈听完问我:能不能给我办年卡,她要把落下的国画课补回来。
我算了下,比给她买保健品便宜,还附赠社交圈,划算。
人到一定年纪,最怕的不是没钱,是没地儿去、没人聊、没新鲜事。
黄石这个小中心把“退休”两个字拆成三顿自助餐:上午画画,下午跳舞,中间量个血压,顺便交个朋友。
难怪大爷大妈抢着“上班”。
听说有人提议开夜班,方便带孙子的家长。
评论区先吵起来了:
“晚上跳广场舞的地盘不能丢!
”
“我想学夜拍,夕阳红剪影那种。
”
……
要是家门口也有这么个地方,你会让父母去打卡吗?
还是你自己,已经想提前预定了?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