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
		
我今天带着一颗像孩子一样好奇的心,走进了黄石市科技馆,去看那场在市科协和下陆区政府主办的科普嘉年华。现场有风,有笑声,更有机器狗摇着小尾巴般的俏皮,那一刻我真想把时间拉慢,让每个人都能多看一眼科技带来的温柔变化。

现场热闹,不是那种喧闹的热闹,而是被好奇心点燃的热闹。舞台上有科普剧、有实验秀,有把大气压强讲清楚的“球球别秀了”,也有把太空故事讲成童话的“你好,太空”。观众里有刚放学的小学生,有牵着孩子手的父母,也有像我这样的中年人,眼里盛着对未知的期待。市科技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气象局等二十余家单位设了展位,既有无人机的低空掠影,也有垃圾分类的趣味投篮,东西的跨度让我觉得:科学并不高冷,它就在我们手边。
我记得有个瞬间,一位小记者好奇地问机械狗为什么会“跳舞”。讲解员蹲下来,用最朴素的语言说:“这是电机和传感器配合在说话,算法是它的‘心跳’。”孩子笑了,围观的大人也笑了。那一刻我想起小时候在田边看萤火虫,不同的是现在的萤火虫是人造的光,是知识在点亮好奇。科普不只是传知识,更是在社区里点燃长期的探索力。

启动式上宣读了关于市级科普项目的通报,并为科普短视频大赛获奖者颁奖,为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队授旗。这样的仪式感很重要,它把零散的参与串成体系,让志愿服务有了归属。活动同时通过云直播与省主会场互联,据现场组织方通报,线上线下互动覆盖面广,参与热情高。看到孩子们在科普展台前认真记录、在实验台前小心试验,我心里有个声音反复低语:教育和普及,既是软实力,也是未来的硬支撑。
我更注意到,这次活动把科创成果“搬到群众面前”。从电路搭建的点亮挑战,到青少年机器人协会的实操演示,每一个摊位都像是一扇窗,透出技术如何进入日常生活。现场还有科技志愿者提供健康咨询,这种跨界服务让我想到一句话:科学应该走进人的生活,而不是被困在实验室的象牙塔里。当科技成为日常的一部分,城市的创新力就有可能成为每个家庭的“家常便饭”。
关于政策背景,活动也不是空喊口号。随着新修订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实施,今年的科普月成了新的起点。市级组织表示,将以此为契机,推进面向基层、服务创新发展的系列科普活动,把科学精神融入城市文化建设。据黄石市科技馆和市科协的工作安排,未来将有更多面向学校和社区的常态化科普项目,目标是把一次性的热闹,变成长期的学习氛围。
我还想说两句更接地气的话。很多人以为科普是给孩子的讲堂,其实成年人更需要。成年人的世界复杂,决策多,科学素养直接关系生活质量。看到台下那群带着笔的小记者,我想到了家庭里那位常常被忽视的“科普大使”——家长。把科技带回家,不只是买一件玩具,而是让孩子学会提问、验证和动手,这是一种能力的传承。
结尾我不想说大道理,只想留一个画面:黄昏时分,科技馆门前的广场上,孩子们还在摆弄无人机,志愿者在一旁耐心解答。那种静静被点亮的样子,比任何口号都真实。如果你也有时间,带上一个问题、一个孩子、或者只是一次好奇,去看看这样的科普活动。城市会因为这些小小的好奇而变得更亮一些,我们的未来,也会因此走得更稳一些。
举报 
 